到线下去,到乡下去,改造夫妻老婆店,这是马云和刘强东不约而同的举措。
他们的葫芦里分别都装了什么药?这药又会有哪些疗效?创业家i黑马带你一探到底。
这个双十一,天猫初次开启线上线下大规模联动推广。
从北上广深等52个大核心商圈,到3万个村淘服务站,以往只在线上售卖的产品,这一次线上线下都能同时买到。
而且,线下店内购买的大件,也或有人一小时送货到家。
有人说,新零售元年,阿里是在借这次双十一阅兵。
在线上拓客本钱变高、流量红利渐失的困扰之下,阿里和京东早已开始争夺线下阵地。
他们规模最大的动作是一块盯上了还属蛮荒之地的夫妻老婆便利店。
两大巨头企图通过挂牌改造这类小店,重建一套智能、高效的零售提供体系。
这意味着新的流量入口,对Supply chain的整体控制产品批发收益以外,按需订购和制造是更遥远也更动人的蓝图。
更大的价值可能来自各方都不想详谈的Supply chain金融。
这是一个没办法想象边界的市场,巨头们的资本通过很难数计的夫妻老婆店为代表的基层商业组织,在Supply chain中奔流,激起商业活力的同时带来滚滚收益。
一到线下去阿里和京东正在用挂牌改造便利店的方法,在全国各地插小旗。
宣布改造小店计划1月后,阿里零售通通过招商会拿到了全国17个城市15000家小店的挂牌改造意向书。
同一时间,他们也在对接分销商,筹备盘活以往借助率不高的存储仓。
至9月中下旬,零售通已经铺设了20万平米的仓储体系。
阿里巴巴副总裁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告诉创业家i黑马,他们筹备织一个天罗地网,每家店能在一两天内拿到最新鲜、最好的产品。
另一家巨头京东,正在贯彻百万小店纲领。
2017年4月十日,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宣布了一项集团策略性计划:将来五年,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越100万家京东便利店,其中一半在农村。
在京东背书下,有人甚至投入上百万元挂牌改造我们的店。
京东的地勤小哥遍布全国,从首都到市县镇村,正在一个一个走访对接小店,为百万小店添砖加瓦。
京东新通路事业市场推广部总经理王征告诉创业家i黑马,现在,每一个地勤小哥对接300-400个小店,而这个队伍,正在飞速扩张。
这是一场渗入毛细血管的跑马圈地,是新零售的现实操练之一种。
2016年十月,新零售定义被初次提出,目前,它已成为2017年电子商务零售行业的主旋律。
王征说,京东需要传递一个定义就是整个京东都能卖,含义之一就是线上线下都能卖,打通线上和线下。
就在马云的新零售样板盒马鲜生落地生根时,8月,阿里启动了天猫小店挂牌改造计划,称2018财年要在全国落地10000家天猫小店。
零售通也要对接100万家商店,到2020年占领三分之一的便利店市场。
不同于京东的自有模式,阿里更强调兼容,从小店到品牌商、商家,以往的参与者都在将来的智能、高效、低本钱的智能分销互联网之中。
这是一场线下零售业数据化的战争。
据调查,全国有680多万夫妻老婆便利店。
现在,零售通对接的小店有50万家,京东掌柜宝覆盖了30万家,加起来也还只不过一个零头。
二改造2017年8月1日,杭州西溪路418号的维军超市正式改头换面,挂上了一块携带天猫logo的LED招牌,鲜亮显眼,总能吸引路过者驻足或者转头一瞥。
这个140平方米的综合小超市,最大的改变是增加了天猫专用货架和智能装备。
前者优化了产品结构,后者达成了收银、库存数据化。
老店主的儿子黄安说,改造一个多月后,新增的猫超货架虽然不到10%的SKU,却带来了20%的销售额。
他计划继续优化。
经过改造,小店成为平台的途径,产品和资金流通的种种可能就此展开。
不过,在线上流量本钱愈加高的背景下,阿里和京东第一盯上的是流量入口。
8月28日,在零售通策略发布会上,林小海指出,零售通除去打造分销途径外,也将是阿里巴巴新的流量入口:假如一家小店每月有1千个客户,600万家小店就能带来60亿流量。
大流量意味着平台将对接更多流量需要者从传统零售到网络金融,后者也因此将被纳入平台的数据互联网中。
现在可见的成就是,小店已开始提供收发快递、代购、保险销售等增值服务,收入增加明显。
这类小店就像微信平台上的各种公号,运营起来有不少赚钱方法。
猎科新零售研究院联合开创者陈欢告诉创业家i黑马,小店作为节点可挖掘的价值非常宽泛,其核心是把买家聚拢起来,革新消费体验,体验频次越高,价值也就越大。
以小店为连接,线下零售的每一个环节都来到了智能分销平台上,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新的价值。
譬如,最末端的便利店主除去卖出更多产品、对接增值服务外,接入智能Supply chain系统,让他们享遭到低库存高周转的经营收益。
再譬如品牌商。
在对接智能体系前,品牌商更像是个盲人,它的销售体系和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据是两条线。
对接后,品牌商可以直接触达买家,通过终端消费数据达成精确推广和推广,还可以节省与各级省代、市代的博弈本钱。
四川白家陈记是个非常不错的例子。
据其电子商务主管张琢玉介绍,白家陈记主要做便捷面粉,17年来一直集中在川渝和东三省售卖,依赖传统的分销途径,货品一般需要走3至4周才能到店。
对接平台后,除去货物抵达快以外,他们终于获悉这17年来一直生产的东西到底卖给了哪个。
7月数据显示,白家陈记增加了11050家售卖的店,而且原先主动舍弃的华东区域,目前能为它们贡献30%的销售额。
对于上游,平台可以借助数据孵化自有品牌或生产厂家,做柔性生产及定制化生产,直接切割生产制造价值。
这已经不是想象,7-11与罗森便利店就是靠关东煮、奶昔蛋糕等自有产品带来品牌影响。
这是一个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的关系,当存量市场健全做到1,后面的可能性也就无穷大了。
现为一家地区性B2B平台总裁的羊永祥觉得,阿里、京东在布局的这场收编战,更像是修路,路一旦通了,所有都通了。
三更大的野心2017年,京东开启金融小站计划,京东金融依托京东全产业链资源,在国内的县城、乡镇、村屯打造便民金融服务途径,集金融投资理财、手机充值、便民交费及取款转账四大业务为一体。
依据京东的规划,今年要在全国建设2万家金融小站。
针对个体店主的贷款业务中,店主不需担保和抵押,以掌柜宝的拿货流水为参考标准即可获得肯定额度的贷款。
大连京东便利店店主王庆刚告诉创业家i黑马,自从2016年9月挂牌以来,他的店已有4.9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。
这种方法正在被一些店主同意并用。
耐人寻味的是,不少金融小站的站主也是京东便利店的店主。
金融小站借助便利店的途径和体系,及其现金周转较快等特征,面向个人进步信贷和投资理财业务。
阿里显然也不会放过这块肥肉。
据阿里零售通员工介绍,零售通平台也开通了金融服务选项,其中最受青睐的是赊购服务。
店主(会员)每完成一笔订单,就会获得平台拟定的信用积分,积分等级不同,赊购的额度也不同。
阿里零售通员工告诉创业家i黑马,伴随深入接触,不少店主选择了赊购业务,最高赊购额度可达10万元,基本能确保有资金重压的小店正常运转。
以小店为纽带,平台资本将渗透整个Supply chain:上游可以直接投资品牌商和制造商,中游可以回收分销商和小的B2B平台,而上述针对小店的借贷投资理财均可在此展开,甚至买家也不例外。
事实上,阿里、京东近年来已通过策略入股、回收等方法迅速渗透至线下。
2015年以来,阿里巴巴相继入股银泰商业、苏宁云商、联华超市、三江购物,京东则策略入股永辉超市。
据阿里的公开数据显示,自2010年开放小额贷款以来,阿里先后对整个Supply chain中的参与者提供贷款和筹资服务,累计为超越500万小微企业发放了8000多亿元贷款。
夫妻老婆店,不过是换了名字的旧战场。
困难不过,逻辑通和可操作还有距离。
眼下,网络金融进步迅猛,资金需要者有了更多的选择。
陈欢觉得,面对这类聚焦的网络金融企业,京东和阿里作为平台方,未见得有角逐优势。
在整个Supply chain体系中,后者更顺理成章的核心角色是服务,为一些金融公司做征信信息和资料的提供者,与品牌背书。
事实也证明Supply chain金融的渗透并不是易事。
一些下沉到四五六线城市的金融信贷业务渐渐在收回。
凡普信CEO刘琦告诉创业家i黑马,早在2014年,凡普信针对各种个体商户的信贷业务占收入的20%-30%,但时隔两年多将来,凡普信基本舍弃了纯信贷业务,现在更倾向于通过汽车抵押来为个体商户提供信贷服务,以此减少风险。
不过,在刘琦看来,这类毛细血管肯定是下一轮角逐的端口。
撇开金融不说,就收编便利店而言,这也是一场攻坚战。
重压第一源于利益受损最大的部分分销商。
尽管平台号称兼容,但Supply chain压缩是趋势。
目前,一些分销商被迫去跟物流公司角逐,也有一些被阿里收揽,以借助他们的物流仓储体系。
分销商的价值短期内非常难被全部替代。
一件产品在到达买家手中之前,总有必要的停放(流动),分销商了解这类产品最高效的停放(流动)点在哪儿。
第二,两大电子商务要面对的还有无处不在的分食者。
凯度咨询报告显示,截至2016年11月,市场上共有70多家快消B2B平台,这类平台在2016年获得了13亿元投资。
角逐者远不止于此,2017年,又有便利蜂等新玩家涌入。
而且,在阿里京东这两大电子商务平台进入以前,地区性的连锁便利店已经在线下打得蓬勃发展了。
一直在关注便利店范围的春晓资本投资副总裁潘金菊觉得,阿里和京东的改造模式,从逻辑上看,都是通的,就看下面怎么样做了。
但她更看好地区性的连锁便利店,它们拥有B2B业务能力,同时也有健全的仓储物流体系,在地区内有自己的品牌效应,相对渗透率也更高,而且,在肯定地区内已经形成了物理壁垒。
参与者不能不考虑的还有对价格敏锐的小店主们。
假如一旦不可以打造足够的黏性,他们就比较容易流失到其它平台,就像买菜的大爷大妈们在支付宝和微信钱包之间切换一样。
此外,物流、配送、仓储与对接人力、管理、小店主的意愿,推进的速度和步伐等,每个环节都面临挑战。
在潘金菊看来,便利店是个十足性感的业态,它更像一座冰山,你能看到的难题都露在外面,但冰下面还有更多的是你是看不到的。
那些定义化的东西,需要你深入到毛孔去挖掘和领会,拼的是魔鬼的细节。